恒祥智测
山东:林草湿荒专项调查与“三调”成果全面融合

山东:林草湿荒专项调查与“三调”成果全面融合

转载自: 中国测绘学会    2022-04-19 16:43:40


为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山东省在基础调查与相关专项调查中勇于探索实践,制定了林、草、湿、荒与第三次国土调查(以下简称“三调”)成果全面融合的技术路线,实现了专项调查数据间的有效衔接,进一步提升了调查成果的准确度,逐步形成了符合山东实际的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新路径,为更好履行“两统一”职责、有效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化治理和一体化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



640.jpg



省级机构改革后,山东省实现了土地、森林、海洋、湿地、草地等自然资源的统一管理,为自然资源专项调查和“三调”的融合创造了先决条件。在具体工作中,山东注重分析研究各项调查的地类衔接关系和差异,探索实践了融合的技术路径。


2019年,率先探索“林”“荒”专项调查。山东省明确了“国土三调打牢基础,各专项调查最大限度衔接国土三调基底数据,整合土地、林业等各方技术力量”的工作思路。2019年,山东在全国率先探索了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调查与“三调”地类融合衔接技术路线,在5个县区先行开展试点工作,研究地类衔接关联模型。同时,山东省第六次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工作也以“三调”土地利用现状为依据,保持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小班与“三调”图斑界线、土地权属、行政界线等完全一致,并兼顾了荒漠化和沙化监测评价要求。


2020年,各专项调查开展融合实践。在2020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调查中,山东全面采用以“三调”地类图斑为底版的技术路线,形成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融合方案,强调“三调”确定的耕地、园地、林地、草地的地类唯一性,确保地类之间不交叉重叠,突破了困扰多年的部门间数据不一致的局面。在草地资源调查中,山东更改了以往调查时的传统样地,分别从“三调”的初始调查成果和统一时点更新调查成果中的草地图斑中选取50公顷以上的100个图斑作为调查样地,确保样地选取与国土三调相统一,样地设置地区从原来的5市9县增加为11市40县,并重新开展了系统填报,同时依托“三调”数据库对年度草原资源调查监测成果进行数据管理。


2021年,林、草、湿、荒同步融进“一张图”。2021年,自然资源部调查监测司确定山东省为第一批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技术体系构建试点省,国家林业和草原局部署首次林草生态综合监测评价工作。山东以此为契机,将原来各自独立开展的林、草、湿、荒专项调查监测协同起来开展,研发了省级综合调查监测系统,在全国率先以基于“三调”的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成果为底图,统一了林、草、湿、荒资源数据的坐标系统,形成了林、草、湿、荒综合调查监测工作底图。通过叠加最新遥感影像,进行图斑内业判读,仔细划分林地、草地和湿地图斑,完善属性信息,确定植被覆盖类型。对内业判读不确定图斑,采用移动端和无人机的内外一体化多端举证技术,进行实地拍照举证核实,掌握林地、草地、湿地资源的范围、种类、数量、质量、结构、分布及年度消长动态变化情况,开展荒漠化和沙化监测成果年度更新,形成全省林、草、湿、荒综合调查监测数据库。其中,森林资源调查坚持“三调”林地地类的唯一性,对“其他林地”开展细化调查;草地资源调查实现了综合监测与基况监测同步开展,通过一次调查产出两项成果,其样地调查创新设置逻辑关系,提高了表间汇总效率;湿地调查则探索了多个湿地分类标准的衔接关系,形成湿地数据衔接成果;荒漠化和沙化监测变以往五年一次的监测成果为年度更新,严格采用气候区类型界线确定监测范围,引入无人机技术,丰富了大样地的监测方式。


总之,全省各级按照统一的技术标准,实践了“专项调查资料收集—融合底图制作—内业遥感解译—外业举证核实—数据更新对接—数据库建设—数据质检核查—成果汇总上报”的统一技术路径,建成综合调查监测“一张图”数据库。